隔离纪元 - 人类社会新常态的序幕

大刘在三体中提出过“危机纪元”这一概念。反观我们现在的社会,虽然没有三体人的外星危机,却有了病毒这一生化黑天鹅。

最近世界上发生的事情信息量之大和事态发展的速度都让我们措手不及,毕竟很多事情的发展我们连写小说都不敢这么写。当我们真正在见证历史的时候,反而不会意识到这些是历史性的时刻。我们或许不会意识到,在一个个新闻的表象背后,我们的社会或许正在经历一场最为全面和彻底的转型。在迷惑的剧情背后,在疫情的推动下,我们或许更快地进入了未来世界。而这一未来世界,人人有份。

一个切入点就是远程办公。这次疫情最大的一个特征就是人类社会史无前例的停摆,甚至更甚于战争时期(战争时期甚至需要更大幅度的动员)。整个社会从上到下全方位停工停学。在很多产业受到了巨大损失的时候,有一些行业更快地进入到了下一形态的工作模式:远程办公。这一趋势已经隐隐显现,而疫情则加速了这一趋势。

也就是说,疫情成了一个平时根本做不起的社会实验,强行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我们的社会往往因为习惯,保持一些“惯性”。比如远程教学在很多时候比在教室里教学效率更高(每个人都“坐在第一排”),但是因为社会的惯性,我们必须在教室里上课。即使我们偶尔会提高“科技”在教育中的占比,但却并没有决心将教学完全放到线上。而这次疫情让我们没有其他的选择,唯有顺应历史的趋势,将越来越多的东西放到线上。

疫情再次凸显出科技的重要性,并且进一步加速了社会适应互联网的过程。

未来社会:更高的交流效率,更孤独的灵魂

如果我们观察科技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便利”是最重要的一个特征之一。不论是信息还是物流,交流的效率都随着科技的发展有着飞跃式的提升。我们如果考虑更长远尺度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这些规律:

落实到我们个人的生活,我们可以做到足不出户就完成很多任务:开会,购物,外卖,追剧。我们或许会说,科技让我们更加懒惰。然而更准确地说法是:科技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我们可以选择利用科技来让自己更懒惰,但也可以反过来说,选择让科技提高我们的效率。当我们不再需要通勤,不再需要每天花费大量时间在超市购物,我们就可以将这些时间放到其他更有意义的事情上。

然而,这种便利却从某些角度来说不符合我们的进化规律,让我们感到不适应。这导致了一个很神奇的反直觉现象:社交软件有时会让我们交流更多,却更加孤独。很多人都描述过当前的这个怪象:在饭桌上,人们专注于手机的屏幕和屏幕另一端的人,却对自己身边的人视而不见。

在这一刻,每个人仿佛都处在一个无形的泡泡之中,与外界隔绝。

这一舍近求远的怪象充分展现了时代进步的速度如何超出我们的适应范围。线上交流效率更高,却缺少真实感。千万年的进化让我们追求“看得见摸得着”的真实感,而对于虚幻的事物,总是有着莫名的情感。正因如此,人的精神世界(纯信息)跟现实基础(物质)之间的冲突就体现在这种不适应上

一方面我们想冲出自己身体的限制,蜕变为纯粹精神的存在。另一方面,我们进化出的求生欲又让自己无法放下自己的物质基础。

这次疫情让我们可以深刻体会到这一矛盾。线上的世界是高效的信息流,代表着纯粹的精神世界,但这一高效却并无法缓解我们内心的孤独,因为千万年的进化让我们无法跳出琐碎的现实。

更高效的交流,却搭配着更加孤独的灵魂,我们进入了人类社会的新阶段:隔离纪元。

隔离纪元:我们的生活方式或将彻底改变

在疫情之前,我们面对很多活动都有着两个选择:线上或者是线下。而正如一日三餐这一习惯一样,我们因为一直以来的行为习惯,在很多活动中依然倾向于维持线下的传统。除了习惯因素(也就是社会的惯性)之外,或许是因为我们作为社会动物,无法舍弃真切的当面交流。而疫情的到来,打破了这一惯性。我们突然需要强制且快速地转变生活习惯,将一切都转到线上。

实际上,我们一直以来其实都在不紧不慢地进行着这一过渡,例如网购和直播的逐渐兴起,跟疫情无关,纯粹是我们自发的行为。疫情可以说是让我们提前迈入未来的世界。

上:线上的世界

当我们将生活逐渐转移到线上,就会进一步面对自己的内心。

在隔离期的我们,会不适应,会觉得沉闷,以至于抓狂。这其实是很奇怪的一个现象:我们并非生来就适应独处,而是需要刻苦的训练,才能慢慢直面自己的内心。

转移到了线上的生活,更加考验我们面对自己的能力。在家办公考验的是自己的自控力,远程交流考验的是自己的表达能力。而最重要的是,在独处的时候面对自己和掌控自己的能力。以前很多时候,是现实的琐事在推动自己前进,以至于在失去了这些琐事的羁绊之后,反而会感到迷茫和踏空。

在猛然面对自己内心的时候,如同踏入绝对安静的虚空,感受到的不是安宁,而是恐惧和耳鸣。

疫情宅家,线上办公,这些都成为了表象。我们真正要适应的,是往常被嘈杂的生活所掩盖的躁动的心。在隔离纪元寂静的虚空当中,我们的选择决定了走向:找回自己,或者是在平静中走向迷失。

还没有哪个时代像现在这个时代这样,个人的选择和念头能带来如此不同的结果。过去是信息匮乏的时代,交流和知识求而不得。在当下这个信息过剩的时代,有些人看到的是缤纷的宝藏,而另一些人看到的则是嘈杂和不知所措。

下:口罩下的美

依然是那句话,疫情加速了很多已有的历史趋势。我们再来看另外一个趋势:人类文明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就是开始知羞耻而穿衣服。从这一刻开始,我们逐渐改变交流的方式。原始的(无贬义)交流和吸引方式往往基于非语言的肢体交流,例子有:格斗,体味,眼神,肢体语言等等。可以说,生物的进化是朝着适应非语言的交流演化的。在丛林里如果遇到了动物,我们无法用语言跟动物交流,却可以通过张牙舞爪来迅速让对方明白我们的意图。同时,所有的生物都进化出了近乎本能的“捕获眼神中的恐惧”的能力,而这种交流跨物种,比语言要直观得多。

而到了现代社会,我们构建出了各种具有社会性质的构建:金钱,学历,以及诸如幽默感体贴感这些非物质指标。人们的交流和竞争在逐渐转向这些“非原始”的方式。这些现代社会所打造的“空中楼阁”让我们逐渐忘记在丛林里和野兽抢食物的日子。

线上交流也是顺应了这一趋势:在线上的交流中,即使是视频交流,我们也丢失了很多当面交流时很多微妙的“非语言成分”,例如肢体语言,眼神或者是“直觉”。

在疫情之前,我们处在一个过渡状态。在这一状态中,我们还保留着很多从原始人(无贬义)残留的习惯,例如看脸看身材。疫情将我们快速推向未来。在全民口罩的时代,我们无法再通过看脸识人。正因如此,我们会更加注重其他的方面:当我们无法通过面部表情交流的时候,就会更加细心地聆听别人说的话,以及微妙的眼神。

全民口罩,预示着的是看脸时代的落幕,取而代之的是看眼神和看心灵的时代。心灵美,白骨观,这些词汇不再是空洞的口号。

人类的审美逐渐信息化:从体味,身材,颜值,眼神,最终进化到灵魂。

结语:生命正在朝着纯信息载体的方向演化

人类的未来终将从肉体的躯壳中解脱,羽化飞升,蜕变为纯粹的信息和能量,并在不生不灭中得到永生。

从我们学会使用工具的那一刻起,我们就开始了逃离肉身局限性的飞升之路。科学,艺术,哲学等等学科都不约而同将我们带入了纯粹的精神世界。甚至可以说,我们生而为人的唯一价值就是挣脱肉身的局限性,而我们在不同学科的努力无非就是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所做的突围。

近一个世纪的科学更是有着加速这一趋势的倾向:物质有可能只是表象,能量也有可能只是表象。唯一本质的存在或许就是信息,以至于整个宇宙无非就是一个巨大的计算过程。

隔离纪元下的世界愈发虚幻,而虚幻,或许才是这个世界的本来面目。